关注校外教育发展:专家反思“脖子以上的教育”

 

资料图:儿童校外教育贴近生活。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推 荐阅读:庞各庄西瓜采摘http://www.weekba.cn/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沈嘉)“现在的教育教孩子们打拳,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背拳谱,到大学读了博士还是在研究拳谱,一出门可能一榔头就被打倒了。”原郑州管城区教体局局长、比较教育研究与实践者穆培华针对某些刻板教育模式反思说,“脖子以上的教育很毁人”。

他认为,教育应该调动孩子的全身心、全感官去学习,帮助其个性成长,而不只是枯坐书斋、照本宣科。

穆培华是在此间举行的校外教育发展研讨论坛上说这番话的。研讨会中,多位教育专家谈到了应当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周期性,同时分析了当前校外及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室主任高书国在发言中说,他观察到当前教育方面存在功利化的问题,例如数学、英语班最受家长欢迎,有些甚至在“起跑线上提前冲刺”,其结果可能是在“起跑线外提前倒下”。他提醒要注意社会风气引导,建立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念。

“破界”与“融合”是本次校外教育论坛上的高频词。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在列举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案例后表示:“他们都在树立一种校内校外一体化,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大教育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潮流。”她认为,教育已经从“知识时代”迈向了人的内在品质提升的“核心素养时代”,需要采用整体的系统、协同的思维方式,来因应新时期的问题。

“未来一定是通过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衔接融合,打破当前青少年成长发展中对各种知识学习的人文分离,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人为屏障,消除单纯的学科知识所造成的人与社会的分离。”王晓燕说,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的衔接融合,建立起知识、文化与人格完善的桥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则谈道,以当前义务教育的水平,要真正给学生提供新的基础性的知识和能力,确实不够,需要校外教育与之融合,互为补充。例如“读”的含义就不再只是阅读书籍,还要会读手册、读图表,以及其他非纸质的文本。从少年宫和校外教育中心的角度来说,就可以根据时代需求,教孩子去读各种新式文本,提升其关键能力,“在和学校融合,包括和家庭教育融合的大格局中,真正去树立和拓展自己新的价值”。

校外教育发展研讨论坛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外专委会”)主办,迄今已有逾十年历史。21日、22日的两天会期内,来自全国各地130多名校外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校外活动场所负责人、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除专题报告外,校外专委会还就2016年工作总结、组织发展相关事宜和2017年工作安排进行了研讨。

据悉,今年在校外专委会平台上将合作开展两项课题研究,一是《儿童友好的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实践探索》,二是《家庭中儿童权利保护的教育策略研究》。后者主要内容是对家庭中儿童权利保护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提炼出家庭中儿童权利保护的主要教育内容,总结提升家长儿童权利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方法策略。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表示,校外教育关乎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项大有可为的光荣事业。该中心致力与广大会员单位一道,将校外专委会打造成全国校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专业性平台,努力将课题研究与专业培训这两项重要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